根据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UN PRI)和全球可持续投资联盟(GSIA)等国际组织初步达成的共识,ESG投资目前在市场上有七种基本策略,分别是:负面剔除法、正面优选法、依公约筛选、ESG整合、股东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主题投资和影响力投资。其中每一种策略都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联合一起综合使用。
资料来源:全球可持续投资联盟
01负面剔除法——历史最悠久的方法
被动剔除又称之为负面剔除法,是七种策略中历史最悠久的方法,是整个ESG投资理念体系的起源,具有最广泛的应用场景。从策略选择上,负面剔除法与正面优选法、依公约筛选均属于筛选型策略。早在伦理概念下的投资期,就有投资者在投资选择过程中主动规避武器、酒精、奴隶买卖等行业,在投资组合中主动剔除与理念相冲突的“罪恶股”,由此形成了负面剔除法的历史雏形。早期的负面剔除法,主要动机是出于伦理和价值观方面的考虑。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理念的发展,投资利益之外的伦理诉求逐步内化为投资诉求。人们发觉,在伦理不断影响下形成的价值观,会通过社会传播链条的作用,将不利因素转化为影响投资利润的相关因子。
负面剔除策略在公司治理方面应用比较广泛,多数投资者会将不透明的会计核算、高质押股权、低水平公司治理能力等设为风险警戒线,一旦突破红线,立刻将该公司股票从资产组合中排除。
虽然负面剔除法简单易行,为ESG投资者所广泛青睐,但缺陷也十分明显:一是从价值本身来评价,伦理道德的内在价值与评判标准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且不同投资主体的主观评判标准不尽相同,所认定的“罪恶股”也可能大相径庭,无法形成统一的筛选框架。ESG负面清单需要根据国别、区域、主体、环境等众多因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笼统地画地为牢,划线区分。二是各个国家的法律体系不同,负面剔除的标准设定存在障碍。在公司治理层面,以德国双层结构为代表的公司治理模式下设立了监事会和董事会,两者相互制约平衡;以美国单层结构为代表的公司治理模式下不设监事会,主要依赖独立董事对董事会的决策进行制约和监督。两种不同体系下,董事和监事人员构成、评判标准、履职流程等存在差异。相对于前面两个国家,中国的公司制度同时借鉴了德国、美国的特点,既有监事会监督,也有独立董事参与。在中国独特的政治和法律框架下,很难就某一个单独的体系进行评判分类,特别是借鉴国外ESG评级机构的打分标准时,这个评判标准矛盾的问题尤为突出。
负面剔除法的诸多问题引起了投资者的关注,在实践中,普遍认同的做法是通过ESG整合对负面剔除策略进行进一步优化。
02主动整合——多措并举的综合体
主动整合策略包括了正面优选、依公约筛选、ESG整合三个方法。这个三种方法拥有同样一种特性,即会集合在一起或者与其他非ESG投资方法组合使用,体现了多措并举的综合体特征。
正面优选策略为ESG评估模型建立了核心支柱,但若纯粹使用正面优选法,优中选优使投资范围过度缩小,客观上形成了投资倾斜,投资风险敞口可能会集中在某些地区或行业类型上;
依公约筛选在ESG整合过程中对筛选标准作出要求,不受限于筛选的方向,既可以优中选优,也可以进行负面排除;
ESG整合策略是特征最突出的。投资人在研究财务状况的同时兼顾非财务的ESG分析,精选出财务绩效与ESG表现双突出的资产合集。
ESG整合策略是一次以问题为导向的发展进步,ESG整合策略从根源上弥补了负面剔除引发的诸多问题,突出整体策略的优势,使投资组合ESG质量全面提升,不再需要以增加无益的风险暴露因素和牺牲投资收益为代价。ESG整合策略,能在较低的成本下显著改善目标投资组,融合投资角度与财务绩效两个目标。
ESG整合策略是马科维茨资产组合思想的现代化具体表现,具有自身的明显特征。虽然其总是与其他策略放在一起综合运用,并没有显现出自身的特性,但事实上,它的底层逻辑是通过量化优化,促使资产组合的风险调整收益发生量的提升和质的变化,这也正是现代投资思想的理论原点。所以,ESG整合策略是主动整合策略的典型代表,在实例应用上存在巨大的潜在发展空间。
国际资本市场的实践也在逐步印证ESG整合策略的发展趋势,ESG投资主流策略正从负面剔除转向ESG整合。ESG投资诞生初期,投资者主要通过负面筛选的方式,在投资组合中排除一些与他们的价值观和伦理相悖的行业或公司。因此,负面筛选法是出现较早且早期应用更为广泛的ESG投资策略。但随着ESG披露及评级体系的完善,加之资产管理机构在ESG投资实践过程中的不断进化,目前采用ESG整合策略的资产管理规模已经超过负面筛选策略,成为目前市场上最主流的ESG投资策略,2020年初规模合计25.20万亿美元,在各类策略中占到43.03%。同时,ESG整合策略对负面筛选策略有一定的替代性,采用负面筛选策略的资产管理规模从2018年初的19.77万亿美元下降至2020年初的15.03万亿美元。
03积极倡导——“用脚投票”转变为“用手投票”
股东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主题投资和影响力投资这三个基本策略归于“积极倡导”这个大类,因其在追求ESG目标提升方面体现出高主动性。
股东积极参与
投资人凭借手中持有的股票,积极参与投资对象的管理活动,包括通过直接的公司参与(即与高管和/或公司董事会沟通)、提交或共同提交股东提案,以及在综合 ESG 方针指导下的代理投票,促进公司实现良性变革。投资者通过参与标的公司的运营决策与董事会投票两环节主动参与标的企业的公司治理,推动并引导公司推行ESG理念,这一投资理念贯彻到公司治理过程中,反映了投资者股权观念和实践的历史性变化。
20世纪80年代之前,华尔街的投资者都热衷于财务性投资,信奉不插手公司治理活动的原则。他们持有股票的目标仅仅是被动获得收益。如果公司运转模式如预期,他们将买入或者持有该公司股票。一旦公司经营出现可预见问题,财务数据明显下滑,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抛出股票,这种股票行权的方式被戏称为“用脚投票”。随着价值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理念的兴起,投资者将通过行使股权权益,积极参与公司经营管理,达到降低风险、提高收益的目的,运用法律赋予的权利维护股票价格。相较于“用脚投票”,股东积极参与公司治理也被称为“用手投票”。
可持续发展主题投资
可持续发展主题投资指的是对有助于可持续发展主题(例如可持续农业、绿色建筑、绿色能源、智慧城市等主题)的资产进行投资,必须锚定环境和社会领域里某个突出问题,以资金引导的方式,获取可持续解决方案。该策略注重社会长期发展趋势,而不是对于特定公司或行业进行ESG评价。
在ESG投资策略中,“可持续投资”与“可持续发展主题投资”存在差异。从历史发展沿革来看,“可持续投资”是集合“伦理投资”“责任投资”与“ESG投资”的演化桥梁,可以将“可持续投资”看作“ESG投资”的前身或在内涵上的一种延伸,在多数场景下可以视为相同概念。“可持续发展主题投资”是ESG投资方法中的一种,是“可持续投资”的延伸。可持续发展主题投资是联合国17项持续发展目标的政策赋能,基于政府、金融机构、社会组织等各方政策激励,从宏观经济的结构性变革中引导新的投资方向。
影响力投资
影响力投资是以推动公益事业进步为目的的专业投资活动,这种投资模式由洛克菲勒基金会于2007年前后提出,此后影响力投资在全球范围迎来了高速发展时期。
影响力投资是义利并举、公益与商业相融合的投资,在追求一定的财务回报外,在社会和环境影响力方面也有量化的回报指标。主要目标是为了改善发展中国家社会底层的民生问题或通过投资行为实现正面的社会和环境效应,投资的对象往往是能够带来正面社会或环境效应的,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和民生息息相关的环境、住房、基础教育和健康等行业。中国比欧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2000年前后才陆续成立首批影响力投资机构。在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逐步使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体”,为影响力投资提供政策支持,中国影响力投资逐步兴起,截至2020年底,投资总额大约1.63亿美元,方兴未艾。
04七种ESG投资策略的资产规模
截至2020年底,全球范围内得到最普遍应用的ESG投资策略为ESG整合和负面筛选策略,可持续主题投资策略的应用得到广泛响应。根据全球可持续发展投资协会(GSIA)统计,2020年全球范围内,采用各可持续投资策略的资产规模排名依次为:ESG整合(25.2万亿美元)、负面筛选(15.0万亿美元)、股东积极参与(10.5万亿美元)、依公约筛选(4.1万亿美元)、可持续主题投资(1.9万亿美元)、正面筛选(1.3万亿美元)、影响力投资(3520亿美元)。
2016—2020年期间,可持续主题投资、ESG整合策略的应用显著提升。全球使用可持续主题投资的资管规模在4年间累计增长605%,使用ESG整合的资管规模增长143%,相比之下,使用标准筛选策略的资产规模下降了33%。
各类策略ESG产品规模
资料来源:全球可持续投资联盟
注:产品投资策略由GSIA通过向资产管理人发放问卷的形式统计得到,一个产品可以声明采用多种策略。
不同年份各类策略ESG产品占比
资料来源:全球可持续投资联盟
总结
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中国经济已经进入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与此同时,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和“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家战略推动下,可持续发展将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心主题。ESG理念迎来了历史的机遇期,ESG投资也正处于历史发展的关键阶段,距离“止于至善”的终极目标还有一段很长的路。历史的演变,理论的突破,有待于创新方法和创新工具的不断涌现,这将要超过形式逻辑的局限,将伦理目标和经济目标一体化推进,将定性和定量方法融合,构成ESG方法论创新前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ESG投资策略、产品布局与政策建议》;光大信托
2、《环保工程与服务行业:东吴ESG专题研究1全球视角ESG投资的缘起、评级体系及投资现状-20220112(29页)》
3、ESG投资系列(1):ESG的兴起、现状与展望;中金
4、《ESG投资发展模式及金融支持策略研究》;金融时报;2022-08-15(版次:11版)
5、《投资史》(结论)翻译实践报告;朱红霞(导师:陈令君;杨玮斌);郑州大学,硕士(专业:翻译学);2017
6、 《ESG投资现状分析与未来展望》;李胡扬;《内蒙古统计》;2022-10-28
7、《我国保险机构开展ESG可持续投资的机遇与实践策略》;白雪石,任桥,刘鑫,金林立;《保险理论与实践》;2021-05-28
8、《整合资源,凝聚力量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影响力融资简述》;白澄宇;《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2020-03-30
9、《基于机器学习的ESG因子整合选股策略比较》;张望舒(导师:马立平);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专业:应用统计);2022
10、《恶意收购下股东积极主义的研究--以浙民投收购振兴生化为例》;李志颖(导师:陈信元);上海财经大学,硕士(专业:会计硕士);2019
11、《义利螺旋——ESG投资的逻辑与方法》;陈璞;东方出版社;2023
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只是发布研究作者依据其认为可靠且目前已公开的信息撰写的文章,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订阅者也不应该认为该信息是准确完整的,本公众号对任何可能存在的错误或遗漏均不承担责任。本公众号内容经作者授权发布,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的立场与观点,同时,本公司也不保证文中观点和陈述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本公众号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所述证券或金融工具买卖的出价或征价,评级、目标价、估值、盈利预测等分析判断亦不构成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投资建议。该等信息、意见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亦不构成任何法律、税务、会计、投资或其他专业咨询建议,订阅者应当对本公众号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未经公司事先书面授权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亦不得作为诉讼、仲裁、传媒及任何单位或个人引用的证明或依据,不得用于未经允许的其它任何用途。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且不得对研究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任何未经公司授权擅自使用本公众号内容的,本公司有权追究其侵权责任并要求赔偿损失。
公司对本公众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所造成的任何后果,本公司及/或其关联公司及其任何董事、管理人员、雇员或代理人均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